十二五”規劃明確節能環保體系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》近日公布,綱要提出:“十二五”期間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.4%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%和17%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,化學需氧量、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%,氨氮、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%。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達到21.66%。以上目標的提出,表明我國正在形成一個將氣候變化包含在內的節能環保體系。這些目標重點內容有哪些?節能環保指標會怎樣落實?本期一一解讀。 重點關注的指標 在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》提出的一系列節能環保目標里,有非化石能源、氨氮和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碳排放強度、森林蓄積量等指標。 ■非化石能源 非化石能源是指非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等經長時間地質變化形成,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類型外的能源,包括當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,含核能、風能、太陽能、水能、生物質能、地熱能、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。發展非化石能源,提高其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,能夠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,保護生態環境,降低能源可持續供應的風險。 按照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的“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%左右”目標,“十二五”必然強化節能減排措施。 ■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指與國內生產總值(GDP)相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率,即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這個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,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,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,那么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。 ■氨氮和氮氧化物 氨氮是總氮在自然水體中的存在形式之一,水體中的氨氮是指以氨(NH3)或銨(NH4+)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。氨氮是各類型氮中危害影響最大的一種形態,是水體受到污染的標志,其對水生態環境的危害表現在多個方面。目前,我國氨氮排放過大是造成地表水體氨氮超標的最主要原因。 氮氧化物主要有氧化亞氮(N2O)、一氧化氮(NO)、二氧化氮(NO2)、亞硝酸 (HNO2)、硝酸(HNO3),還有少量三氧化二氮(N2O3)、四氧化二氮(N2O4)、三氧化氮(NO3)和五氧化二氮(N2O5)等。但N2O3、N2O4、NO3、N2O5和HNO2在大氣中很不穩定,常溫下很易轉化成NO和NO2。大氣中的氮氧化物最終轉化為硝酸和硝酸鹽顆粒物,由此會造成環境的酸化。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,主要是對以礦物燃料為能源的一切工業和生活活動,氮肥生產及其使用,以及城市中機動車的排氣等。 ■森林蓄積量 森林蓄積量指一定森林面積上存在著的林木樹干部分的總材積。它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標之一,也是反映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、衡量森林生態環境優劣的重要依據。 國家林業局2009年11月6日發布的《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》稱,為應對氣候變化,2011~2020年,我國年均造林(含封山育林)面積要達到500萬公頃以上,全國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3%,森林蓄積量達到140億立方米。屆時,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固碳功能將進一步增強,森林碳匯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高。 節能指標如何去落實 ■分解到地區 國家“十二五”的節能目標已初步完成分解,各地已初定未來5年的節能任務。國家發改委此前已下發了“十二五”節能目標分解方案的征求意見稿(以下簡稱“征求意見稿”)。根據征求意見稿,全國31個省、市、自治區(不含港澳臺)被分為5類地區,每類地區確定一個節能指標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分為10%~18%區間的5類任務。 根據征求意見稿,全國被分為5類不同地區,不同地區省市的指標也不同。第一類地區包括天津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和廣東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最高,為18%;第二類地區包括北京、河北、遼寧和山東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7%;第三類地區包括山西、吉林等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6%;第四類地區包括內蒙古、廣西等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5%;第五類地區包括海南、西藏、青海和新疆,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0%。 對于“十二五”規劃中提出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,將每年層層分解,并最終落實到具體縣市。將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的做法,來源于“十一五”對節能減排任務的推進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節能減排成為地方政府的硬性指標之一。為此,國務院還專門印發了《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》,不僅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,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。同時,還建立了節能減排指標體系、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。 ■分解到企業 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: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,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電力需求側管理,完善能效標識、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制度。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。加強節能能力建設。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,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。 在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規劃中,國家將在“十一五”期間的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基礎上,組織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。千家企業是指鋼鐵、有色、煤炭、電力、石油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紡織、造紙等9家重點耗能行業規模以上獨立核算企業,2004年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達到18萬噸標準煤以上,共1008家。而“十二五”提出的萬家企業核定標準尚在研究中。 環保關鍵詞 ■何為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、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服務機制。節能服務公司與用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,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、融資、改造等服務,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,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,充分調動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,是行之有效的節能措施。 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機制以來,通過示范、引導和推廣,節能服務產業迅速發展,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不斷增多,服務范圍已擴展到工業、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機構等多個領域。2009年,全國節能服務公司達502家,完成總產值580多億元,形成年節能能力1350萬噸標準煤,對推動節能改造、減少能源消耗、增加社會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。 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財政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制定了《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》,強調各地區、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、發展節能服務產業的重要意義,采取切實有效措施,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加快發展。 環保知識堂 ■數說森林 ■60%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、俄羅斯、中非和東南亞。這4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%的森林,其中尤以俄羅斯、巴西、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,這4國擁有全球40%的森林。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蓋率為22.0%,北美洲為34%,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%左右,亞洲為15%,太平洋地區為10%,非洲僅6%。 ■24%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,占世界森林面積的24%,拉丁美洲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4%。 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圭亞那,達到了97%;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是非洲的埃及,僅十萬分之一;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法國。 ■44克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,放出氧氣。 據研究測定,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,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;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1克葡萄糖,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。 ■30周年 2011年,是中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周年。30年來,全國動員、全民動手,轟轟烈烈地開展義務植樹運動,通過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植綠愛綠護綠行動,有力促進了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。 截至2010年底,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27.3億人次,植樹588.96億株。
|